心律失常知识科普
心律失常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那么,什么是心律失常呢?如果我们总感觉到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脏不舒服现象,是不是就发生了心律失常呢?答案是否定的。心律失常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当我们自己感到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时,还需到医院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来明确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我们的心脏有一套心脏电活动的传导系统,类似老百姓常说的电路系统,正常情况下,心跳起源于我们心脏的窦房结组织,通过传导系统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下传到心房和心室,依次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从而控制整个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也就是心脏有节律地跳动。当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发生异常,就会出现心脏跳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即心律失常。
二、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的病因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遗传因素多为基因突变,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比如过度疲劳、失眠、饮酒饮浓茶、吸烟、剧烈活动、劳累、情绪波动等都可诱发心律失常;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和全身性原因,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全身性原因包括中毒、药物毒性作用、酸碱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衡、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甲亢等。
三、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房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等。冲动传导异常包括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及心室预激等。正常心脏跳动是心房跳一下,心室跳一下,每分钟60-100次/分,这种匀齐的有规律的跳动叫做窦性心律,所以窦性心律是正常的。当窦性心率大于100次/分时,就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率小于60次/分时,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当心房区出现窦房结以外的点发放电激动,就叫做房性早搏;当心室在规律整齐地跟心房跳动的过程中突然提前跳动,就叫做室性早搏;当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350-600次/分,心跳快且绝对不整齐,就称为心房颤动。
四、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
主要为发作性的心慌、胸闷、心跳漏搏感,轻者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仅有心电图改变而在体检或医生听诊时被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时心脏排血量下降,从而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血液供应减少,可出现胸闷、头晕、乏力、黑朦、晕厥甚至猝死,特别是发生心房颤动时,容易并发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动堵塞血管。如果堵塞脑血管,就引起脑血管栓塞,也就是平常说的中风,如果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是很危险的,致死致残率很高,还可引起肢体动脉栓塞等。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这主要由心律失常的病因跟症状决定。如果是剧烈运动、喝浓茶、喝咖啡、情绪激动等引起生理性心动过速则不需要针对性治疗,通常在原发病情好转后症状会自行消失。运动员通过心电图检查出有窦性心动过缓也无需治疗,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有发生偶发早搏,且患者没有什么明显不舒服,也无需治疗,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甚至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等,则需要通过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装起搏器、除颤器或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六、心律失常的预防
心律失常可治可防。心律失常的预防,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少熬夜,少抽烟喝酒,忌饮过量浓茶、咖啡等;适当运动,量力而行;学会自我监测脉搏或佩戴运动手表,当心率过快,大于150次/分,或心率过慢,小于40次/分,且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不适,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刘露夏(百色市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 :$ :) :D:D:D :loveliness: :dizzy: ;P :o:o:o :D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