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TEG)是通过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是通过测量血液在不同压力下的凝聚性来评估血栓形成倾向的一种方法。它能够直观地显示人体血液在不同阶段的凝结和溶解情况,是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通过观察血栓弹力图的形态,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血栓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血栓弹力图的参数及意义
血栓弹力图能够全面反映血液从凝血开始到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个过程,包括凝血启动、纤维蛋白形成、血块加固到纤溶等。血栓弹力图有几个重要参数。
(一)R值(反应时间):也就是血液开始凝结的时间。正常范围为5-10分钟。R值较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活性降低,说明凝血时间延长,血液凝结能力较弱,可能存在出血风险。R值较短,则提升凝血因子的活性增强,血液凝结能力较强,可能存在血栓风险。
(二)K值(血凝块形成时间):正常范围为1-3分钟,它代表了凝血的速度。K值越大,凝血速度越快,可能存在血栓风险。
(三)α角(血凝块形成速率):正常范围为53°-72°,它代表了血栓的稳定性。α角越大,血栓越稳定,血栓形成的风险越高。
(四)MA值(血凝块最大强度):反映血小板功能,正常参考值54mm-72mm,MA值减小表示血液稀释、血小板下降、凝血因子消耗或疾病致凝血因子缺乏;MA值增大表示血小板聚集,血液呈高凝状态。
(五)LY30:指血块在达MA值后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反映纤维蛋白溶解速率,若LY30>7.5%,提示纤溶亢进。
(六)EPL值: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作用同LY30。正常参考值为0%-15%、大于15%表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七)CI (综合凝血指数):正常参考值是-3-3。是由R、K、α角及MA结合推算出,反映凝血的综合状态,CI>3提示高凝,CI<-3提示低凝。
二、临床应用
(一)监测凝血功能
目前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如PT、APTT)只能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反映凝血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种凝血产物。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无血小板参与的凝血检测不能反应凝血全貌。TEG检测能够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凝血因子的激活到牢固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再到纤维蛋白溶解,展示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血凝块的强度,血凝块的纤溶水平。
(二)指导成分输血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能判断导致出血的具体原因,检出是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的原因还是肝素残留导致的出血,这样就能够指导输注正确的血液成分进行止血治疗。通过对术后出血原因进行鉴别,还能够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
(三)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及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地位愈发显得重要。目前,临床上已逐渐重视到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TEG血小板图可以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预测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减少血栓和出血性风险。TEG在此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有前景。
(四)判断肝素的效果
血栓弹力图的肝素酶对比检测常用于围手术判断肝素抵抗情况,评价鱼精蛋白对肝素的中和效果。
(五)诊断纤溶亢进
血栓弹力图不仅能够诊断纤溶亢进,还能够对纤溶亢进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此外,TEG能够准确判断抢救中DIC的高凝、低凝和纤溶亢进期,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新一代的TEG产品快速TEG,最快10分钟出结果,缩短了检测时间,在外伤、麻醉、急重症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随着新产品的改进和开发,血栓弹力检测将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效用。
总之,血栓弹力图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血栓风险,预防并治疗相关疾病。我们要重视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健康。
□黄秋桃(桂平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 :D :o:o :):):) :( :loveline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