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打造跨省(区)“菜篮子” 奏响乡村振兴曲
本报凌云讯 近日,笔者走进凌云县加尤镇央里村粤桂协作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只见连片智能温室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正在精准作业,冷链物流中心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拣包装,到处呈现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我们抓紧时间翻地、移栽。”基地负责人吴先才一边查看土地翻耕情况一边介绍。走在基地里,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气息,10余名工人正熟练地移栽蔬菜苗。
近年来,凌云县以粤桂帮扶为契机,紧扣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需求,积极引进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建设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加尤镇央里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粤桂协作资金,打造了700多亩的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基地里,蔬菜设施大棚为蔬菜生长营造了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实现蔬菜四季生长供应;水肥一体化设施则根据蔬菜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地输送水分和养分,既提高了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效率,又保障了蔬菜的茁壮成长;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打造了一条“保鲜高速通道”。该基地如今已形成了集种植、肥料、包装、储藏、冷链物流于一体的蔬菜全产业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绿色产业。
“我们严格按照‘圳品’标准规范种植,坚持施用有机肥,使用山泉水浇灌,蔬菜采摘后通过标准化农残快速检测室安全检测,严格落实24小时全过程质量动态监控,做到蔬菜100%来源可溯、100%质量可控,全面保障蔬菜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吴先才说。
凌云县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等核心优势,落实“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品牌创建机制,推动凌云蔬菜产业园品牌认证为“深圳市菜篮子基地”,并在蔬菜包装上统一打码认证、质量检测,全面提升“凌云蔬菜”公共品牌的影响力。
据悉,凌云县与深圳等城市建立了线上产销合作,通过“产业园—物流冷链—批发市场—商超”的模式,打通产品供应链,推动凌云蔬菜80%以上直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据了解,2024年该基地种植了6批蔬菜,产量1500吨,总产值突破500万元,为央里村的村集体经济创收35万元。
“以前种菜看天吃饭,现在大棚里四季如春,去年我家4亩地流转给基地,年底通过租金和到基地务工一共有1.5万元收入。”加尤镇央里村村民陈朝闹笑着说。据悉,该基地通过“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加收入。据统计,2024年该基地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
如今,放眼凌云县央里村,蔬菜产业蓬勃发展,“菜篮子”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席礼远 席惠亭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o :'( :funk: :funk: 转发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