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火.. [复制链接]
缘分空间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0: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南宁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记得我刚开始分管德育工作那些年,学校也是属于“五难”类学校:难招、难教、难管、难学、难留。当时我也很迷茫,不知如何才能留住孩子,从而促进学校招生工作,进而达到良性循环。为此,我和学校班子成员花费了很多心思,也琢磨出了一些道道,并取得了很好的突破——连续3-5年,学校流生率都控制在3.6%到4.5%之间,招生规模也是逐年扩大。具体做法大致如下: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学生,喜欢,喜欢的,教育,一一

       一、创新教育形式,做对孩子胃口的教育

       比如,入学教育时,避免开冗长的会议及进行说教式的所谓引导。如开学典礼,不再作诸如“回忆过去、展望回来”之类的报告,而是改成一节课左右的校长见面会之类的形式,并对学生作出几点能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且绝对能做到、做好的承诺,这就够了。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因为中职生讨厌开长会、讨厌说教。尤其是那种“校长讲完副校长讲、副校长讲完主任讲、完了还要他们写感想……”的会。这样的“会”易导致学生刚进校就从骨子里憎恨我们的教育。

       又如,新生军训教育时,将“训”改为“带”。军训的重点不在于“三五步”训得多极致,而是要带着孩子们将操行、内务、集会、餐礼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引导,并且注重以赛代训,追求“有趣”。为什么呢?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会最大程度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越“有意思”的事,孩子们越能主动接受。

       再如,校规校纪教育时,不要刻意强调“几不准”类的硬性纲纪,更不要强设“高压线”,而是以问题为导向,每天早上推出3-5条温馨提示;每天晚上再播放一篇真实版的《校园AB事新闻》。

       这又何故呢?这么做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因为这种方式是属于提醒、唤醒、启迪、引导的教育形式,这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学生,喜欢,喜欢的,教育,一一


       二、关心孩子生活,做有“温度”的教育

       什么是有温度的教育呢?

       比如,孩子们一日三餐吃得如何?孩子们晚上睡得如何?孩子们的业余时间玩得是否尽兴?吃得好、睡得香、玩得高雅尽兴,这三件事实际上比学文化、学技能要重要得多得多。因此,我们教育管理者,尤其是学校主要领导的工作重心应在这些方面多停留。

       又如,食堂的饭菜贵得离谱吗?花样品种多吗,变化如何?要去调研,要去改变;孩子们睡的床板结实吗?会摇晃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吗?洗澡水的压力如何?卫生间的墫坑有黄垢斑吗?这些事要去检查、去改良;活动课和早晚自修课时,孩子们会普遍感到痛苦吗?会不会像坐牢一样呢?要去调剂、去改革。

       再如,孩子们有个头疼脑热地不舒服了,我们有没有像自己的孩子生病那般着急?节假日孩子们回家时,我们有没有像自己孩子出远门时那般目送一程?叮嘱几句?

       我校快速发展和我们推出的两项服务承诺是有直接关联的。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学生,喜欢,喜欢的,教育,一一


       一是我们推出了“凡有学生生病就有老师在你床边”的承诺。为了这样一个承诺,我曾带头去做并长期坚持去做,曾有过一个学期总共在医院陪护过59位学生的高频率。记得有个男孩子患阑尾炎住院开刀,我就和衣睡在孩子的脚后跟,当在广东打工的家长赶到医院看到这一幕并得知我还是书记时,曾搂着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叭嗒叭嗒地落在我的肩膀上,第二年他又把女儿送到我校就读了……

       二是我们推出了“凡有远方的孩子回家,就有老师把你送到车上,而不是车站”的承诺。记得我曾送过一个女孩去天津读书,结果多叮咛了几句,车子却开走了,而我也一起被带走了(这孩子现已是常务副县长);我也送过一个东北的孩子上车,不料同样的故事却又发生了一次。这孩子本来是不想再来的,后来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好几个孩子来我校就读……

       教育是爱,但爱是需要真真切切的情怀的;爱更是需要真真切切地去用行动诠释的。或许正是一个“真”字、一个“情”字在校园里不停地流淌,爱便汇聚成了一泓清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也因此,我校最红火的时候,有24个省、市的孩子慕名来读书,流失率也就自然降低了。

       三、降低教学难度,做适合的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职校的孩子普遍基础差,其中不少孩子辍学是因为学不懂。因此,我们的教改和课改的重点,不是绣花给上级领导看,也不是为学校领导的脸上贴金,更不是为自己谋个什么。而是根据生情、学情及培养目标的需要去做改革,力求以让多数学生学得懂为基础,然后再顺势渐进地加大难点的讲解,这样才不会让学生畏惧课堂,因厌学而辍学的孩子也才会减少。

       四、拓展第二课堂,做有吸引力的教育

       大家皆知,“中职教育因活动而精彩”。可是什么样的活动才精彩呢?比如各种社团成立了就精彩了吗?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吸引力如何。比如,成立个励志社团,那么,光让学生去喊励志口号,能长期喊下去吗?若换个做法,时而看场励志电影,时而又听一次马云等大咖的报告如何呢?这就不一样了,对吗?又如,如果成立个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社团,却只顾天天让学生背各种诗经,那他们会不会神经呢?若换种做法,让学生学礼仪、学茶艺、学书法、学烹饪,是否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呢?其实,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再去策划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就一定会精彩纷呈。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学生,喜欢,喜欢的,教育,一一


       最后,我想再说两点:

       一是防流生工作,班主任的确责无旁贷。但班主任队伍本身更需要“防流控辍”。因此,学校层面除了要对班主任进行合理的考核外,更多的是要推行全员育人的体制,并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养培训。

      二是班主任本身要提高控辍能力。

      其关键性工作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把握好如下“四个度”:
       一是爱与严的度。宽容是爱,严厉也是爱,但要把握好分寸,千万别为了防流生而跪着当老师;

       二是紧与松的度。千万别总是将孩子管得死死的。要尽可能地放手而不松手。偶尔也让孩子野一把;

       三是学与玩的度。力求营造一种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的氛围;

       四是教与带的度。教是必须的,但教多了就成了唠叨;带更是必须的,但千万别闹成“班主任一天不去带,孩子们就一动也不动”的局面。要边教边带,也要边带边教。虽然这个度很难把控,但实践出真知,时间久了,就会找到那种感觉的。

       防止学生流失工作,让我们一起努力!

       作者:余国良

做学生喜欢的教育一一余国良老师谈“防流控辍”工作 学生,喜欢,喜欢的,教育,一一




上一篇:遗憾!广西一大学生1000米体测近终点时 倒地死亡
下一篇:百色一非法改装车辆运生猪 两司机被罚2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郑芳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东莞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东盟新闻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1:1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中职生不好管,为老师点赞!老师辛苦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春兰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1: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
@百色看点官方 我要举报一条不实新闻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百色资讯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1:2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感谢余老师!商校老师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寒冰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2: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凡有学生生病就有老师在你床边,凡有远方的孩子回家,就有老师把你送到车上,而不是车站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郑露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3: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福州
这都敢发,不怕被抓吗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朱元璋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4: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长沙
顶一下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朱贵琳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5: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郑州
我要改头像管理员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先生 未绑定微信 发表于 2019-10-20 15:3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
这年头呀   连幼儿园都要收班费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发布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和百色看点客户端观点。 转载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24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友链申请|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