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复活,中国深耕百年,令西方霸权如鲠在喉
11月27日,苏里南共和国总统鲍特瑟来华访问,中苏双方建立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许多网友乍一眼看到这条新闻,不由惊觉坐起,以为老大哥又“复活”了。 本来大家期待着苏格兰独立后,“中苏关系”一词能于新闻中再度出现,没想到被这个叫苏里南的国家抢占先机。在此次友好访问中,两国还签署相互免签协议,对于广大驴友属于重大利好,马上就可以说走就走。 不过,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叫苏里南的地方,它究竟在地图上的哪个犄角旮旯? 01 华人撑起的南美支点 首先说,苏里南不在犄角旮旯,它位于南美洲东北沿海地带,南边的邻居叫巴西,东边挨着法国殖民地法属圭亚那,西边是圭亚那共和国,隔着圭亚那就是中国的老朋友委内瑞拉了。 苏里南距离中国有1万7000多公里,远得可谓天涯海角。中国人可能对这个国家很陌生,但多少会对其所处的那片地域有所耳闻,不过由于这个国家在国内舆论中存在感长期很低,所以几乎完美地错过了可能出场的机会。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沉船漂流的荒岛,按小说记载,离这里就不远。再比如,苏里南旁边的法属圭那亚有一个太空中心,是法国唯一一个太空发射基地,而今年三月,中法刚刚签订太空合作协议。未来两国的某些合作,可能就会用到那里。 当然,这都和苏里南没什么直接关系。那么 它和中国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还真有,客家话是苏里南的官方语言之一,春节是苏里南的法定节假日,苏里南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叫陈亚先,是个华裔后代,而该国的华人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华人在当地社会经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地90%的超市都是华人在经营,影响着全国人的饭碗。 就是这么一个远隔重洋的弹丸小国,华人在那里的开拓历史已逾百年。任沧桑巨变,当地华人依然维系着与故乡的广泛联系,这也许就是今日份中苏友谊顺利出炉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这个国家是中国南美外交的重要支点,不仅在于其地理位置,还在于当地华人社会在南美外交中占据的重要影响力。 随着免签的到来,大家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汉字,和四处传来的客家话,可能会让你觉得身处广东。 02 一百年前就有不靠谱的劳务中介 在如今这个全球化时代,好像是个地方就有中国人的脚步。但最早一批华人来到苏里南是在1853年。 在大清还没完的时候,华人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基本是为了谋生,但主要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被百年前就非常不靠谱的劳务中介忽悠过去的。 那个时候苏里南还是荷兰殖民地。1853年荷兰废除了当地的奴隶制,种植园主担心劳动力短缺,就设法从亚洲招募华人劳工。当年第一批18人的合同工来到苏里南。1858年,第二批500名华人再度远赴苏里南。 不过当地种植园主并不想花钱雇人来替代“免费”的奴隶,于是乎雇佣方篡改了用工合同,而华工被蒙在鼓里,不仅没有拿到工钱,还被当作奴隶一样对待。 众多华工没有合法维权渠道,殖民当局又偏袒雇佣方,华人只得一次次暴动反抗,一次次被当地警方压制。虽然荷兰政府后来着手处理此事,但对华工的权益并没有实质帮助。 19世纪50到60年,大约有2500名华人以这种形式来到苏里南,他们是当地第一批华人开拓者。在劳动合约期满之后,许多人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用攒下钱在当地做起小生意。 在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时候,海外华人的境遇多比较艰难。不过好在荷兰称霸的时代早已远去,其殖民统治也不像英国那样丧心病狂,华人还能在当地社会找到很多机会。 20世纪60年代,又有数千名华人大规模移民苏里南。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第三波大规模移民到来。由于苏里南人口只有50多万,华人的大规模进入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在1975年苏里南独立时,华人已是苏里南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商业搏击 在南美国家中,苏里南的华人人口比例最高。当地的“广义堂”是南美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华人社团。华人在当地开办中文学校,发行中文报纸,开办华人福利设施,甚至建立了中文电视台,已然自成一体。 这一切的背后都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而充裕的财力源自当地华人跨越百年的商业搏击。苏里南的华人,就像是美国的犹太人,掌握着金钱的命脉。 19世纪第一批华人移民,看准了当地日用品供应不足的商机,进军零售业,由此拉开了华人淘金的序幕。 华人素来重视宗族关系,因而亲族之间互相连带扶持,形成了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社会商业网络。由于长年孤悬海外,这些华人最终选择了一条融入当地的道路,苏里南出现了大批华人经营的商铺和餐厅。 改革开放也给当地华人送去了诸多利好。中国的工业发展带来了无数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当地华人通过与家乡的人际联系,成为中国商品的主要带货商,中国制造也一定程度缓解了当地轻工业制品匮乏的问题。 从90年代开始,不到20年时间,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仅首都一地,就有1000家超市。对于苏里南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工业的国家而言,如此高的物资供给密度,实属罕见。 不过,华人商业也对当地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当地商人,在华人的高度组织化竞争面前,几乎没有太多回旋余地。 不过这主要也是由于苏里南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在苏里南独立后,依然延续着依附于母国的殖民地经济模式,主要的产业就是出口铝土、橡胶等矿产和工业原料,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制造能力,工业制品基本依靠进口。 单一的经济模式自然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政府也无法获得殷实的财政能力,来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 华人的商业经营只是帮助苏里南解决了贸易渠道问题,但根本的经济结构依然如故。这种情况下,受苏里南经济长期不稳定影响,不免产生一些不和谐问题。 而且,由于华人又特别重视教育,当地华人的受教育水平远高于其他族群,相互之间的和平共处也不是那么容易。 04 国家队进场 和许多殖民地国家一样,苏里南需要基础设施和工业产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营造这种大型工程,即便是商业奇才,也无能为力。 虽然这些宏观经济战略没法指望当地华人,但华人背后可有着相当强大的母国。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就以无偿援助加低息贷款的形式,默默托着经济不断恶化的苏里南。雪中送炭的慷慨之举自然得到苏里南的热烈欢迎。 除了经济援助,中国企业也同时进入苏里南,帮助当地改善基建。苏里南的外交部大楼、保障性住房、国家电网升级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都出自中国企业的手笔。这些真金白银的援助不仅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2010年,荷兰结束了对苏里南的援助之后,中国就成了苏里南的主要商品供应国,一国的衣食住行都被中国承托起来。 有道是投桃报李, 苏里南用自然资源和友谊回报了中国的无私援助。2000年中国投资当地铝土矿,在橡胶、棕榈油等原料生产上,中国企业亦获得了不少实惠。更可贵的是,苏里南政府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的朋友圈里,在重大问题上坚决支持中国的立场。比如最近的这次访问,苏总统就表态在香港问题上完全支持中国。 近30年的互惠互利和友好关系,让这段新“中苏友谊”水到渠成地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然,世上没有皆大欢喜的事情。中国得到实惠,自然就有人跳出来指责你,不用问,当然就是美国。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计划在苏里南发布军事政变并派遣人员训练当地反政府武装 过去几年里,美国媒体偶尔也会炒作一下中国在苏里南施加影响力的问题,而且一定要重点抹黑当地华人,把华人塑造成给当地带来威胁的恶人形象,以便挑动族群对立。 美国人真是什么闲心都要操。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在中国投资苏里南铝土矿之前,苏里南的铝土资源一直都控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企业手里,中国的进入等于挖了美国资本的墙角。而且苏里南还有比铝土更宝贵的资源,那就是金矿,这也是中国稀缺的东西。中国大规模援助苏里南,自然会让美国如鲠在喉。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舆论上的小动作也没法根本上扭转中国和苏里南的友好往来。因为中国援助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就算苏里南人不谙国际政治,但起码还没有眼瞎,实打实的基础设施可不会骗人。明眼人早就看穿,只有中国才能帮助这种前殖民地国家实现工业化,早日摆脱殖民地经济的困境,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形之下,美国人那套关切当地人“安危”的说辞不免可笑,苏里南面积与佛罗里达州相近,人口虽差很多,但一边是住豪宅,喝可乐,一边是身居楼市,物资短缺。美国媒体闭口不谈苏里南人到底有没有权利也住豪宅、喝可乐,却不断污蔑帮助苏里南人争取这一权利的国家,显然在美式人权的有色眼镜下,这种小国人民连人都算不上。 ▲ 网友对美苏关系的讽刺:“美国第一,苏里南第二”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依靠着自己的诚意和慷慨,换来了对国家利益有所裨益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这里既有全世界华人冒险开拓留下的宝贵成果,也有国家默默无闻的工作成绩。 也许像苏里南这样的国家终究不会在流量媒体上产生多少热度,但我们依旧有必要去了解他们。这不仅是出于友谊,更是出于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礼貌和尊重。同为人类的一份子,就应平等待之,尊重他们争取更好生存环境的权利,不然“人权”这个东西,不过就是霸权主义干涉他国的借口罢了。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