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毛毛细雨,地里的其他农活不好去做,田里种植的优质糯现在又最适合制作‘扁米’美食,所以我和姐妹们就冒雨下田来采收糯谷稻穗了。”近日,在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平别村平别屯的一片种植有优质糯的稻田里,村民黄丹边忙碌边高兴地说。
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平别村平别屯群众扛着、挑着刚采收的糯谷稻穗。李世华/摄
群众在雨中采收糯谷稻穗。李世华/摄
据了解,每年秋季,在西林县有条件种植优质糯谷的壮族村寨,妇女们都会使用传统的摘禾刀一根一根地把只有七、八成熟的稻穗割下,再一把一把地将稻穗捆绑起来挑回家制作“扁米”美食。 “扁米”的制作,首先要用细竹杆轻拍、用瓷碗轻刮使之脱粒,再把谷粒放到大炒锅里慢火翻炒,由经验丰富的妇女判断翻炒时间。 群众在用细竹杆轻拍、用瓷碗轻刮将糯谷脱粒。李世华/摄 翻炒出来的糯谷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冷却后再放入大石臼里舂米脱壳,然后再筛出米糠。舂米——筛糠这道工序一般要重复两到三遍,直至筛出所有米糠。这样柔软醇香、色味俱佳、入口即化、想吃就吃的“扁米”就制作完成了。只因舂压过后的米粒呈扁状,“扁米”由此得名。
翻炒。韦荣峰/摄 舂“扁米”。李世华/摄 簸“扁米”。李世华/摄
“扁米”是西林县壮家人最自然的美食之一。每到秋收季节,不少身在异乡的西林儿女都会惦念家乡的“扁米”,远在他乡的也会向家人“讨要”。 在展示“扁米”成品。李世华/摄 又软又香的扁米吃入口中 让人回味无穷, 有妈妈的味道,记住了乡愁。
来源:西林政务
“扁米” 不仅承载着西林壮家人 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和记忆, 也传承着一方水土的民俗与情怀, 更是一份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愁!
来源:综合百色新闻网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