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骨干带头人,助力中国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撰文|华夏影响力、南方影响力总编辑 李寒江
一顶草帽两脚泥,兴农筑梦三十载;
乡村振兴带头上,落下残疾也无悔;
一心一意为民干,默默无闻写春秋。
近日,笔者在桂西采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不时听到干部群众这样对广西平果市果化镇布荣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民委主任方琳的交口称赞。
有的干部说他30年砥砺耕耘,栉风沐雨,始终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足履实地,不辱使命,踏步向前;有的群众说他在创业路上,始终坚守“报国兴农”的初心,坚定的奋战在最具潜力、最值得拼搏的农业行业中。
作为一个用文字赶路的媒体人,我的眼睛不仅仅是为发现事实和寻找真相而睁开,也常常被眼前真情打动。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就涌现出一份感动,而对他——这位在大石山区里将一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产业兴旺村”的广西村官方琳先生,更是生出一份真诚的崇敬!
【上篇】闪光足迹:拼尽洪荒之力,让大石山村绽放特色产业之花
什么是洪荒之力?
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创世之力;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的希望之力;完成天道、人民意志的使命的天命之力……洪荒之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实现强国梦的不竭动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村书记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也是乡村振兴一线的“排头兵”,更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当家人”。他们脚上沾泥土,肩上扛责任,用汗水浇灌幸福,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方琳便是一位拼尽洪荒之力、筑梦乡村振兴、闪亮做好自己的代表人物之一。
方琳所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广西平果市果化镇布荣村,地处海拔700米的大石山区,均属于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加上是国家重点企业中铝公司的主要采矿区,土壤结构破坏严重,耕地面积稀少贫瘠,发展其它农业产业十分困难。全村共有785户31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1户1877人,当年贫困人口占51.3%,曾是广西“十三五”时期深度贫困村和国家精准扶贫攻坚贫困村。
所以,如何破冰前行,带领矿区群众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了方琳这位村支书的一块心头疙瘩。
为此,在平果市、镇党委政府和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方琳通过多方深入调查研究后,提出在复垦地上种植“巨菌草”来发展养殖业等。他先自掏腰包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贫困户代表,分批到外地参观学习,接着于2016年牵头组织土地流转种植牧草,并成立平果市农东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摩拉水牛等杂交品种进行养殖,利用益生菌生态发酵养殖技术,确保养殖无臭、无害、无污染。而后又建设布荣村万头生态养猪基地,村民们可以以资金、土地及劳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经营,进行利润分红。
不忘初心,为民着想,努力壮大集体经济,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动力。方琳正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突破发展瓶颈,激发了矿区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闯出了一条“空壳村”壮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方琳领导下的牧草种植合作社已在铝土矿采空区生态修复和种植牧草上万亩,年产牧草10万吨,促使矿区生态环境不仅得到切实保护和迅速有效的恢复,避免了复垦土地不能很好利用的现象,还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多重目的,一跃成为矿山复垦地改造利用、现代特色养殖的典范。
坚守初心创样板,生态矿区牧歌欢,方琳和布荣村的故事开始从右江两岸传开来。
如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方琳的“领头雁”作用下,布荣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脱贫户(土地入股)”模式,积极动员276户农户参与生猪养殖项目入股投资,建成一处占地50亩,实现全自动喂养、粪污处理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并与海大集团合作,获得了先进的养殖技术保障。
另外,有272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项目(世行贷款项目),从2019年到2021年,世行项目为合作社投入300万元资金,肉牛养殖规模从最初的78头扩大到了1100头,并新建了12000平米养牛棚,采购了牧草收割机、农用装载机、换料车等一批生产设备。
适应时代发展,把握市场脉搏,转变村民观念,大力发展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和牧草种植加工产业,引导民众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增收致富。2018年布荣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布荣村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出列;2021年年6月,布荣村被评为百色市“产业兴旺村”。
与此同时,2019年5月,方琳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广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底,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评选出“百佳榜样”,方琳以最高票数〔161577票〕当选广西“百佳榜样”;2021年6月中旬,方琳荣获百色市庆祝建党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对象。
人生之美,在于奉献!
生命之美,在于绽放!
【中篇】青春回眸:右腿落下残疾,干出一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对于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当是:一个人,当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时,更能体会生命的价值。
往事回顾,在村干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了30年个春秋的方琳无愧于天地。因为,人的一生,最长也就三个三十年,而第一个三十年,为青春不悔。
早在2005年,被当地村民称赞为“有干劲儿,有头脑,肯吃苦,又愿意在家乡发展,是个好苗子”的年轻村干方琳,高票当选为布荣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民委主任。上任后,方琳就致力于抓班子、带队伍、优环境上下功夫,组织两委班子制定了理论学习、民主议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班子成员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党员合力,凝聚了发展共识,为全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强不强,如果我们自身素质不过硬,拖了党和国家的后腿,这个责任我们谁也负不起。”方琳经常跟两委班子这样说。
长期以来,布荣村村容村貌脏乱差,居住环境饱受外界诟病。方琳痛下决心,“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便是铁腕治理,2009年以来,全村完成危房改造150多户,改厨改厕400多户,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状,为脱贫致富营造了干净舒服的环境氛围。
布荣村到通往外界的村级水泥硬化路,道路弯曲、路肩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非常不便,石灰运不出去,外购商品进不来,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方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想富、先修路”,他多次召开动员会、定规划,自己带头出钱出机械出工,先后投进去了3万多元,村民被他的精神感动,纷纷效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到半月时间,便把从南百二级公路到布荣村村级水泥路路肩道路去弯修直、铺上石子,一条崭新的9公里长通往山外的村级道路展现在村民面前。
“要不是他带头自己掏钱找人来修路,我们现在运石灰到平果哪有现在那么方便,下雨天再也不怕车辆后溜了”,一位村民说到方琳支书,赞不绝口。
不幸的是,为了率领村民开凿这条“出山路”,当年外出采购修路物资的方琳遭遇交通事故,右腿从此落下了残疾。但他说:“服务农村、农民的每一天,自己没有觉得遗憾,哪怕现在腿有不便,也不后悔。”
2017年,方琳义无反顾地拿出与他人合伙经营石灰产业积赞的400多万元全部家底,作为布荣村发展养殖业的项目启动资金,首先在高山上建起了的6000平方米、规模达1000头的养牛场,引进摩拉水牛等杂交品种进行养殖,利用益生菌生态发酵养殖技术,确保养殖无臭、无害、无污染。
当时,山上没有通电通水,他自己就用发电机发电抽水,用真抓实干的拼搏精神感动了民心。
2018年,是布荣村脱贫摘帽年,方琳紧抓产业发展关键“拔穷根”。他又谋划凿岩开山创建万头生态养猪场。在建设猪舍时,组织起党员攻坚突击队,由他自己和五名党员带领全村能劳动的贫困劳动力,发动人海战术克服雨天等恶劣天气,仅用100天就建成了4000平方米现代养猪舍和场地平整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0月份引进猪苗2500头饲养,堪称平果市扶贫攻坚仅仅依靠发动群众内生动力的一个奇迹工程。
人心齐,泰山移。
几年下来,布荣村的养殖业越做也越成熟,收益也很明显。路子蹚出来了,方琳觉得是时候将产业发展壮大,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了。
于是,他又先后建设年产有机肥1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和1000立方米可发电的大型沼气池,把养猪场的排泄物通过干湿分离设备集中到池内,粪便用于生产高质生态有机肥,沼液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理灌溉牧草,然后将绿色牧草加工成饲料,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种养产业链。
如今,布荣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合作社已进行了几次分红,社员们分红平均可达10000元。此外,还有数十名村民入职合作社,每个月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脱贫攻坚期间,方琳率先垂范,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党员先锋。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他顾不上自身残疾和高血压,长期带病坚持工作,早出晚归,每天都进屯入户,遍访贫困户,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正视矛盾,用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举措,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实干出真知,担当铸成就。
古往今来,成大业者,无一不是历经脚踏实地、通过实干砥砺成功的。实干精神是建设美好社会必不可缺的品质,举不胜举的案例告诉世人:实干才是王道,实干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不二法门。
在方琳的身上,我们看到:他竖起了“干”的风向标 ,做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人。
【下篇】锲而不舍:打造农业品牌,为乡村振兴大战略注入新动能
“爱家乡,就去建设它,让它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布荣村人,方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更付诸于实际行动。
近日,在接受《华夏影响力》和《南方影响力》两家新媒体联合采访时,方琳说他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因为,他的家乡——广西平果市果化镇三层岗〔注:位于布荣村和那荣村交界处〕是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地方。
1930年3月,年仅26岁的邓小平同志踏着蜿蜒的山路登上三层岗,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工作。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以三层岗为指挥部的右江下游党委和右江下游革委在右江革命根据地20年斗争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许多革命老同志称之为右江苏区的“井冈山”。
90多年来,革命薪火、红色基因一直在布荣村代代相传,并激励着老区民众开展经济建设,共谋发展。而“邓公泉”、“小平亭”、“邓小平曾经住过的屋舍”等著名景点,如今已成为百色革命老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革命理想高于天!
身为红色土地上的一名村干,方琳脚踏小平红路,希望通过接续“战斗”,走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造就云顶布荣村兴旺发达。
他指出,这几年来,布荣村虽然已经在“修复矿山复垦地育牧草、大力发展养殖业、构建循环农业生态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基础差,底子薄,当下要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村集体与群众持续增收方面有更大作为,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他强调,2015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外事办持续深入定点帮扶布荣村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工作。可以说,布荣村的逆袭之路,离不开后援单位的强力支持,所以不能辜负别人的帮助和希望。
他介绍,接下来,布荣村将利用合作社已获得的有机牧草、有机牛肉转换证和成功注册的品牌商标,引进人才,拓宽伸展全产业链的建设,打通线上线下供应渠道,打造广西平果市“农东牧草”农业品牌,加快全村致富步伐。
事实上,农业品牌化发展热潮已渐成燎原之势。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公布数据显示,广西已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2个,地理标志商标64个,产业年产值达592.98亿元,惠及农户124.08万户、499.05万人。
没有产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的商品。农业农村部“百乡万户”调查普遍反映,农民不论是搞种植,还是搞养殖,收入都不是很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品牌效应,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可以说,做好品牌建设就能牵住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攥住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把好农企增强竞争力的“油门子”。
的确,品牌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乡村振兴需要有自己的名片,通过品牌定位、品牌策划、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才能真正做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对此,方琳说:“合作社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还有一段长路要走,为此,我们正筹备发展绿色生态蔬菜种植,拓宽村民的致富路。”
不过,他坚信,有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有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协同与联动,从革命老区广西平果市布荣村蓄势起飞的“农东牧草”农业品牌,一定会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
我们,一起期待! |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