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登坡圩酸鱼:百年酸香里的岁月情长

 火.. [复制链接]
右江日报 发表于 前天 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百色看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桂西大地的青山碧水间,藏着一道传承百年的美食——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坡圩酸鱼。它是壮乡人家灶台边的岁月沉淀,是龙须河畔渔火摇曳的诗意凝结,更是坡圩人待客时最浓烈的情意表达。“未曾尝酸鱼,枉作坡圩行”,这一口酸香,承载着山水的馈赠、匠心的坚守,以及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龙须河,一条蜿蜒于喀斯特峰林间的碧色丝带。这里水质澄澈,河底卵石历历可见,青竹鱼、鲤鱼与罗非鱼在清流中悠然摆尾。因该河远离尘嚣、无杂质,河鱼肥而不腻、鲜而不腥,当地人世代遵循“取鲜即腌”的古训——男人们撒网捕得两斤以上的活鱼,主妇们便以竹篓承接着这份山水的馈赠,开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

利刃剖腹,清泉涤血,褪鳞去尾间尽显巧思:剔除粗大骨刺的鱼肉需切成两厘米厚的块状,既保持肌理完整,又让发酵均匀。晾晒环节暗藏玄机——竹匾上铺展的不仅是鱼块,更是对阳光与空气的精准把控。

趁新焖稻米的热气尚未散尽,主妇将米粒与粗盐调和成天然的发酵剂。鱼肉与米盐的黄金配比,是家家户户口耳相传的味觉基因。坛口封泥前那一勺高度米酒的倾注,恰似画龙点睛,激活了沉睡的鲜香因子。

将陶坛静卧于阴凉处,任春夏的溽热催发酸爽,凭冬日的寒凉酝酿醇厚。半月启坛,酸香扑鼻;廿日开封,滋味更甚,这在速食时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在坡圩一带,“酸鱼宴客”是最隆重的礼遇。当青花瓷盘托着酸鱼上桌,姜蒜糖洋葱的辛香与发酵酸香交织升腾,主客间的生疏便在这氤氲中悄然消融。夹一筷鱼肉入口,初觉酸冽醒神,细品回甘绵长。“酸鱼送美酒,做人最抵得”的俚语里,藏着最朴素的处世哲学。即便在物资丰盈的今天,坡圩人的酸鱼坛子依然代代相续。游子远行前,母亲总要塞上一罐酸鱼;除夕团圆饭,酸鱼必定占据餐桌的中央。那坛中的酸香,是龙须河的波光在岁月里发酵,是壮家木楼炊烟的固态留存。

作登坡圩酸鱼,从来不只是食物。它是山水与人文共酿的诗篇,是时间写给土地的情书,更是漂泊者心中永不褪色的乡愁。当现代生活的齿轮愈发疾转,这一坛慢腌的酸香,始终在壮乡的屋檐下静静守候,等待为每一个风尘仆仆的归人解开记忆的封印。




上一篇:巴头乡:播撒法治“种子”助法治建设
下一篇:百色市青少年多维赋能进社区系列活动启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费互查 发表于 前天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席冰 发表于 前天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AA小赵 发表于 前天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窦 发表于 前天 18:50 百色看点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user600892 发表于 前天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牛逼 垃圾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百色看点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214)] [桂ICP备18000946号-8] [APP备案:桂ICP备18000946号-5A]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77629310 举报邮箱:253702645@qq.com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总机:0776-2998288
Copyright ©2024 百色看点 Powered by 百色圈视科技 劰载中...|网站地图|桂公网安备 45100202000274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