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强化人才支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本报凌云讯 近年来,凌云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培育本土人才为抓手,通过构建“精准储备+靶向培育+长效赋能”的人才发展体系,为全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立体画像,夯实人才储备基础。聚焦县域“两叶一果一家禽”(茶叶、桑叶、特色水果、凌云乌鸡)主导产业和“凌云白毫茶”“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等特色品牌,建立“三维立体化”人才信息库。梳理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等农村拔尖人才信息,形成产业领军人才库、乡村工匠名录等人才数据库。结合乡土人才培育储备行动,围绕茶产业升级、生态旅游开发、电商直播等领域,组织行业协会开展专项调研,精准掌握人才缺口和技术需求。依托乡镇人才工作站,常态化开展“季度走访+年度普查”工作,动态掌握各类人才情况。累计更新人才数据1100余条,分类储备农业、林业、教育、医疗等紧缺人才154名,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人才导航”。
靶向滴灌,构建产才融合生态。实施“产业命题+人才解题”服务模式,整合各级科技特派团、农科院等资源,组建“茶产业提质”“桑蚕集约化”“农旅融合”等8支专家服务团队。实施“田间课堂”计划,针对低产茶园改造、凌云乌鸡生态养殖等技术瓶颈,开展“理论授课+基地实训”双线培训。2024年以来,共举办技能专题培训110余场次,实地指导1129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0余个。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利用国家科技特派团、高校专家送技术下乡等契机,组织农业农村、林业、文旅等部门,会同专家开展专项研讨,编写《肉鸡林下高效饲养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手册。推动“凌茶1号”“凌云4号”“凌云7号”等高茶氨酸新品系、桑枝菌棒循环利用等16项技术落地,辐射带动3800余户群众增收。
研修赋能,激活人才成长链式效应。推行“外派深造+反哺带动”育才机制,每年定期选派教育、医疗、农业、林业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参加“八桂之光”“红城之光”访学研修,增强人才专业技能。建立“1+N”导师帮带机制,明确要求研修归来的技术骨干与本土人才签订《乡村振兴师徒协议》,通过项目共研、技能比武等方式,培养出茶产业创新团队23个、乡村旅游运营人才138名、市级以上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0名,打造教学名师工作坊3个。依托“工匠讲堂”、匠人孵化中心,支持人才领办“凌云乌鸡标准化养殖”“低氟黑茶研发”等项目,配套提供创业补贴、技术入股等政策。目前,乡土人才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30余家,形成“外出研修一批、在地带动一批、产业激活一批”的人才振兴局面。
□邓思位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P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